膺福街卢氏:清白纯正 识廉守俭
“务以清白纯正为本,以睦宗族和乡里为先”“成立之难如登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此言当为猛省!”“须学礼义,识廉耻,务稼穑,守勤俭”,这是南京卢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卢氏一族谨遵祖训,安守本分,诗书传家,家族后人至今活跃在文教界。
【家训解读】
① 务以清白纯正为本,以睦宗族和乡里为先。
【解读】做人要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宗族里的人要和睦共济,同时要与邻为善,行礼让,重节义,这也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为子择妇,为女择夫,其道有三:一择其祖宗积德之厚。厚则馀庆所及,子女之福必隆;一择其父母教训之严。严则规矩有常,子女之德必盛;一择其门户之清白。清白则贞洁性成,子女之行必端。
【解读】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择夫婿,通常有三个标准:一是对方家庭祖上行善乐施,积德深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子女必然有福气;二是对方家教要严,严管厚爱,子女则能懂规矩、守本分;三是对方家庭的门风也要清清白白,清白之家的子女容易养成纯正高洁的品德,行事也必定端正。
③谚云:成立之难如登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此言当为猛省!
【解读】谚语说:一个人成人成材,一个家庭兴旺发达,往往需要一步步向上攀登,付出巨大努力,来之极为不易;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衰败堕落,则可能像火烧绒毛一样容易。这句话要牢记在心,深刻自省。
--原文摘自卢氏《家规禁约十六则》
【家风故事】
城南中华门城堡东侧,秦淮河转向西去之处,曾经有一条街巷叫膺福街,街口旧时有一座卢氏家族的宅院。1760年至1765年间,润州(今镇江市)卢树德、卢树玉兄弟两人来到南京从商、定居。卢树德(1745-1766年)早逝,卢树玉(1752-1819年)创业有成,自次子卢光纶(1790-1854年)开始,历经八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南京的名门望族。
读书学礼,因材施教
卢氏《宗谱》里载有《家规禁约十六则》,列明 “教子孙”、“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慎交游”、“安本分”等家规。“凡吾宗子孙,上者,教之务读诗书。使之处则为师儒,出则为卿相。次之,资质愚蠢。亦须学礼义,识廉耻,务稼穑,守勤俭,庶不至坠我门户!”此为家规“教子孙”中的一段话。卢氏作为书香世家,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针对资质各异的子孙,因人施教,量体裁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学习上进成为家族子弟自觉恪守的家风,后辈中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卢树玉之孙卢崟(1834-1893年),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其后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1879年)任云南学政,后主讲南京尊经书院。
“但能吃亏福不小”
卢崟的曾孙卢前(1905-1951年),字冀野,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素有“江南才子”之称。1925年,卢前的父亲去世。此时,作为长子的卢前,上有寡母,下有年幼的弟妹,需要承担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他始终牢记家规箴言:“易得者田地,难得者兄弟。岂可以易得换我难得乎?……此不可不省悟也!”毕业后,卢前除了在大学教书,还同时兼任其他学校的课务。为多挣些钱补贴家用,四处奔波教学。他的一位好友在文中这样写道:“(卢前)本职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兼职分在上海、南京……故一星期中,两天在真如,两天在上海,两天在南京,一天在火车上。余笑问之曰:‘不累乎?’其小胡子一皱,微笑而已。”
“今之子孙,皆先人之裔胄。譬树之千枝万叶,同归一根。苟一枝受伤,众枝凋谢。”卢氏一族谨遵祖训,家族成员之间宽容谦让,温馨和睦。卢前在母亲六十岁生日时候,写过一首曲子《春晖篇》,里面引用了母亲平时的唠叨话:“但能吃亏福不小……”在散文《我们的母亲》中,他又写道:“大家庭的维系就是义气,讲义气,然后才能和睦,能和睦就可以互助”。婆媳长幼有序,妯娌和睦相处,他对母亲按照“容让公义”的家风料理家务尤为感佩。
满怀赤子之心,投身抗战文艺创作
“清白纯正”是卢氏族人一直秉持的做人原则。著名女兵作家谢冰莹在《记卢冀野先生》一文里写道:卢前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在任何场合,只要有冀野在座,每个人都会感觉轻松愉快”。他教书、治学、写作、交友、处世种种,无一不是本着自己的纯洁之心出发。卢前曾写有一首小诗《本事》:“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困觉了,梦里花儿落多少。”后来由有“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之称的黄自先生,将其谱成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抗战期间,卢前的诗集《中兴鼓吹》被赠送给前线将士,鼓舞抗战士气。“如此乾坤,当慷慨、悲歌以死。君不见、胡尘满目,残山剩水。万里投荒关塞黑,几家子弟挥戈起。问江淮,若是个男儿,无余子。且按剑,从新誓。岂肯洒,英雄泪。纵天真亡我,死而后已。叱咤风云惊四海,凭君一洗弥天耻……”一曲《满江红》唱出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抗战到底的热血豪情。1940年5月,郭沫若曾称:“卢冀野先生的《中兴鼓吹》集里面的好些抗战词,我们读了,同样发生钦佩而受鼓励。”
卢前的四弟卢绳(1918-1977年),为著名古建筑学家,创建天津大学建筑系。卢前的堂弟卢震京(1906-1969年),图书馆学家,曾任南大教授,编著的《图书学大辞典》,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本图书馆专业的工具书。
【今人风采】家族后人仍活跃在文教界
卢前堂弟卢正纲之子卢咏椿,我国著名歌词作家,江苏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1964年清明节,卢咏椿写的诗《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被谱成曲传唱全国。1973年,他创作的《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写活了雷锋的亲切、高尚、富有爱心。此后,他又以《江南雨》等“江南系列”歌词,开创了“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先河。
卢前的堂姐卢正瑶之女叶菊华,是规划重建夫子庙风光带的建筑学家。1983年,南京启动夫子庙风光带的建设,时任市建委总工程师、夫子庙重建的规划总工叶菊华为风光带建设作出了贡献。青奥会期间,为保障青奥文化体育公园老宅项目的设计质量,叶菊华参与了检查指导工作。现在,年逾七旬的叶菊华依然是南京老城南更新改造的规划顾问。
卢氏后人对于家族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厚情感,自觉恪守家规传统。2004年春,卢前的四子卢佶得知中华书局即将出版《冀野文钞》(四卷本),他“倾其所有,予以支持”。2008年,他和老伴又将《南京分支宗谱稿》续修完成,了却了一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