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蒋百万”:遗子以经不以金
“公益为人生分内事”、“遗子以经不以金”,“安本分学吃亏”、“君子当自强不息”,这是清末南京首富兼慈善家蒋春华一族的家规家训。蒋氏一族质直好义,扶危济贫,热心公益。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蒋家后人深受家风浸染,向善向美,人才辈出。
【家训解读】
① 公益为人生分内事
【解读】救灾赈贫,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人生分内之事。
② 遗子以经不以金
【解读】留给孩子千两黄金,不如给他留下一本经书。意思是要让子孙掌握安身立命的知识,教给他们做人处世的道理。
③ 安本分学吃亏
【解读】不务虚名,本分做人;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不能斤斤计较,见利忘义。
——原文摘自《金陵蒋氏家乘》
【家风故事】
蒋春华:质直好义 急人之急
蒋寿山故居门前
金陵老城南的蒋寿山故居,是典型的秦淮民居。随着老门东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它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海内外的游客宾朋,成为一张古韵新姿交融的文化名片。考证它的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年(1877年)。它的建造者,是清代的富商兼慈善家蒋春华(1827—1897年)。
蒋氏的高祖锦堂,自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安徽含山县运漕迁居金陵。据史料记载,蒋氏家族过去并不是很富有。到了蒋春华和蒋春源这一代时,两兄弟勤奋创业,以官盐运输起家,从事典当业、房地产、织锦缎、皮货行、珠宝行、民生百货、酱料坊、油料行等行业,点滴聚财,才渐渐发家,最终成为南京首富“蒋百万”。蒋春华发达富贵之后不忘回馈社会,不仅施舍民粥和扶危济贫,还出资兴办南郊义学,建筑息心亭殡舍。1910年,上海清真寺董事会在碑文《赞蒋翰臣前辈助公茔纪念》里,记载了蒋春华“岁遇救灾赈贫、散衣施药”。该文同时讲述蒋春华的慷慨慈悲得到了应有回报:一次大水即将淹没处于湘潭的蒋家盐栈,眼看着装满盐的麻袋即将被冲走,而一时间工人们不能及时赶到,附近的船民就不约而同赶来,他们说“此蒋公盐,不可坐视,愿代运之武昌”。
1897年,蒋春华七十大寿之际,大家打算隆重祝寿,他却极力推辞称:“与其滥资宴客,何如移拯贫困”,并赴日本考察以避之。他回国后购置田产捐献给清真寺,并召集子孙叮嘱:“公益为人生分内事”。有着“江南通儒”之称的冯煦评价蒋春华:“翰臣隐阛阓(街市)而质直好义,能急人之急”。
蒋氏子孙秉承家族精神 热心公益事业
据《金陵蒋氏家乘》记载,蒋氏辈分排名为“文永春长、国锡有光”。蒋氏以“公益为人生分内事”及“遗子以经不以金”为家规,以“安本分学吃亏”及“君子当自强不息”为家训。蒋春华的五子受家规家训的教诲激励,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并且将本分做人、劝善向上、造福社会的精神延续到下代,走过了从“商”经“文”的百年历程。
长子长城,字寿山,门东三条营故居的主人。他为人善良,常常捐资修桥铺路,赈济施舍,大做善事。光绪元年(1875年),为解决城南地区常年淹水之患,他响应清政府号召慷慨解囊,修建了一条排水沟,即官沟。至今,故居的墙壁之上还有一块碑刻记载此事。
次子长恩,字厚民,自小忠实、孝友诚笃、布衣蔬食,曾寄城南某寺刻苦攻读,钦赐举人,因病早卒。长恩的妻子马氏,立志抚孤。后来,蒋春华让他的两个孙子国榜和国平拜冯煦为师。冯煦在《蒋国平哀辞》写道:“国平虽三岁而孤,有贤母抚之,闲以经训”。蒋国榜(1893-1970年),师承众多国学名师,晚年又集哲学、儒、佛、道、理、诗歌、书法于一身,编纂出版《金陵丛书》、《简斋集》、《清道人遗集》等书籍。民国三年(1914年),蒋国榜作《母氏节孝坊后记》,以亲子之情叙述了母亲的艰辛。他为奉养其母,在今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点附近购别墅一幢,俗称“蒋庄”。1950年,蒋国榜邀请国学大师马一浮前往蒋庄居住,并在此筹建智林图书馆。蒋国榜去世后,子女秉承遗愿,将蒋庄及马一浮遗墨、著作、书信等捐献给国家。1990年12月25日,蒋庄被命名为“马一浮纪念馆”,对外开放。
三子长洛,字森书。他以家庭的财力办起一所中学,因南京钟山又名蒋山,“蒋”字与其姓同,乃命名为“钟英”。抗战时社会上有“要当兵,进钟英”的美誉。钟英中学至今依然存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
四子长松,字秀冬。从陆椿生先生游,既及冠,补宫学弟子,钦赐举人,试春闱不第,以郎中观政刑部,信仰回教綦笃,出资修复古净觉寺,晚年常向魏梅邨在下关三叉河所办放生池及孤儿院输捐,冬施棉衣、办粥厂及掩埋尸骨等慈善事业。
五子长泰,字星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经商。他遵从父亲临终遗训:“创业维艰、守成匪易”,对产业进行整合和调整,把重心移到上海,从事房地产业。长泰是南京回族绅商中倡导“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的实业家,他积极响应张謇的倡导,投资南通纱厂,捐资南通师范学堂。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期间,他连子媳、女儿都动员起来,赶制丝棉背心分送抗日将士,其妻杨氏亦变卖金饰以资军用。国难当头之际,蒋家子弟也奋勇报国。1937年,日寇侵犯上海,战事激烈。蒋春华之弟蒋春源的孙子国粹虽已成家立业,却毅然从戎效国。在押送满装弹药的大卡车赶往前方时,途中被敌机低空投弹轰炸,壮烈牺牲。
【今人风采】 一门两代中科院院士
在蒋春华的第四代中,有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蒋锡夔及其姐姐书画家蒋群玉。蒋锡夔(1926年-),有机化学家。受其父亲“做人以德为先”的影响,他和父亲一样,都是16岁时开始写日记。父亲告诉他写日记“第一在于自省一日之行为,第二才是一日之心得和事务记录。这样日记才得其用而不虚其说”。194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赴留美之前的1948年5月19日,他在日记里写道:“我懂得将来的中国是怎样的需要工业人才,然而也懂得自身气质是适合于怎样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如何,他日为祖国服务,是已下了决心了”。他在美国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坚决要求履行自己的诺言。1955年,他摆脱美国移民局的阻挠,回国“为祖国服务和孝敬父母”。蒋锡夔是中国科学院著名的资深院士,从事有机化学自由基研究,在化学界享誉很高,荣获了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
蒋锡夔等蒋氏后人具有浓厚的故土情结,称自己是“老南京”,在家里以家乡南京话交流,时常与家人谈起老城南的街坊老宅、饮食民俗、祭扫祖坟等时光深处的如烟往事。他们和其他分布于海内外的金陵蒋氏后人仍继续传承着共同的家规家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尽一份劳,添一份力。